□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6日參拜靖國神社
  安倍上臺一年間,日本向右轉趨勢明顯,除了力推修憲,安倍還忙著歪曲和否定侵略歷史,觸發鄰國強烈不滿。
  【內政】力推修憲強化自衛隊,意欲複活“軍國主義”
  安倍上臺之初,一些分析師認為,安倍內閣當務之急是制定經濟對策。然而,就在他上臺第二天,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就表示,安倍晉三指示他修訂作為長期防衛政策基本方針的《防衛計劃大綱》,以強化自衛隊職能和威懾力量。
  1月7日,安倍上臺還不到一個月,日本政府就宣佈將修改現行的《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強調重點加強對西南海域的防衛能力和警戒監視力度,改變過去“基礎防衛力構想”,代之以“機動防衛力構想”。
  3月,日本內閣確定修憲政策,主要尋求修改放棄戰爭權的憲法第九條,以便把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不到一個月後,自民黨與第二大在野黨日本維新會聯手,尋求修改現行憲法條款,把修憲條件從須獲國會參、眾兩院各三分之二以上贊成改為過半數贊成。
  5月,安倍在訪問沙特時聲稱,日本修改和平憲法不需要向鄰國解釋,其他國家的反應也不會影響日本的修憲進程。
  7月9日,日本內閣通過了一年一度的《防衛白皮書》,首次提出要發展獨自的軍事力量,以強化日本自身的防衛力量建設,為自衛隊進一步走向海外提供輿論準備。
  安倍及其閣僚的言論也越來越肆無忌憚。7月29日,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甚至表示,日本可效仿德國納粹“不知不覺地”修改憲法。在遭遇一片譴責後,麻生收回了這番言論。
  9月25日,安倍在美國紐約演講時居然宣稱:“如果大家想稱我為‘右翼軍國主義者’的話,那就請便吧。”
  12月17日,日本政府通過了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新《防衛計劃大綱》以及《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三份有關安保政策的重要文件。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和新防衛大綱以誇張臆想的“環境變化”為藉口,實質性轉變二戰後日本的安保政策,擴張兵力和戰鬥力,為意欲複活“軍國主義”的安倍政策煽風點火。
  此外,安倍上臺以來,已多次表示要大幅度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3月,日本政府決定,允許日本企業參與制造F-35戰鬥機零部件。10月,日本“破戒”向英軍銷售發動機部件。
  【外交】公然歪曲和攻擊中國,謀求“制華包圍圈”
  安倍去年率領自民黨贏得眾議院大選後,還曾經表示擔任首相後將努力改善日中關係。他去年12月17日說:“日中關係是日本最重要的外交關係之一。日本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國。日中兩國保持良好關係有利於亞太地區的穩定和繁榮。”
  然而上任後沒多久,安倍晉三就要求強化在釣魚島周邊的警備措施,包括允許自衛隊戰鬥機對侵犯日“領空”、不服從無線電警告的飛機進行警告射擊。
  之後,安倍挑起所謂“中國海軍艦艇火控雷達瞄準日方艦機”的輿論戰,抹黑中國形象。2月赴美訪問前,安倍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聲稱,“同日本和其他亞洲鄰國的衝突是中國根深蒂固的需求”,日本將阻止中國“掠奪他國領土”,公然歪曲和攻擊中國,煽動地區國家間的對立。
  7月7日,安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稱,中國正試圖憑實力改變釣魚島現狀。在兩天后發佈的日本年度《防衛白皮書》中,更是顛倒黑白,矛頭直指中國,大肆炒作“中國軍事威脅論”,妄稱中國的海上行動對日本的安全和地區穩定“構成威脅”。
  7月17日,安倍訪問沖繩石垣島,在視察海上保安廳時稱,“針對日本領土、領海、領空及主權的挑釁行動持續發生,中國公務船頻繁接近和徘徊在周邊海域,警備環境日益嚴峻”。安倍還在石垣島發表演講稱,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日方不會退讓。
  11月,安倍又在參議院大會上稱,中國不斷增強軍備,朝鮮抓緊研發核武器和彈道導彈,使日本的安全環境出現進一步嚴峻態勢,日本應積極推進制訂國家安全保障政策。
  安倍晉三就任日本首相一年來,頻繁展開針對中國的外交活動,圖謀構築“制華包圍圈”。
  1月16日,他將就任首相以來首次出訪安排在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三個東盟國家。輿論認為,日本進行“外交牽制”的目的十分明顯。
  7月27日,安倍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宣佈,以日元貸款形式向菲方提供10艘海岸警衛隊巡邏艇,以及一系列發展援助和貸款。專家認為,安倍此次訪菲的戰略意圖包括確保日本海上戰略通道安全;與中國展開地緣政治競爭;拉攏與中國存在爭端的菲律賓等國,使東海問題和南海問題相互策應,聯合對華。
  11月16日和17日,安倍晉三先後訪問柬埔寨和老撾,完成他自上任之後對東盟全部10個成員國的“輪訪”。專家指出,安倍訪問東盟國家期間,多次提及日本在地區關係上的看法和主張,以周邊島爭及海洋糾紛為由,構建所謂民主海洋國家聯盟,其矛頭所指十分明顯。
  12月13日和14日,東京舉辦日本與東盟特別峰會。安倍無視這類峰會傳統的特性,經常談論並不在場的中國,試圖將其對中國的惡意和敵意強加於與會東盟領導人。不過,除菲律賓總統外,其他東盟各國領導人均不願附和安倍的挑釁言論,而是反覆提醒和平對話與互惠互利的重要性,令安倍的“小算盤”落空。
  【歷史觀】沒有停止過歪曲和否定侵略歷史
  安倍上任以來,一直沒有停止過歪曲和否定侵略歷史。
  3月12日,安倍在國會接受質詢時稱,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是戰勝國的裁決。歷史應由歷史學家來作評價,政府參與歷史問題研究併發表意見可能引發外交問題。
  4月23日在國會答辯時,安倍還談及時任首相村山富市1995年就侵略和殖民歷史表示歉意和反省的“村山談話”,妄稱日本1910年至1945年殖民統治朝鮮半島或許可以不界定為“侵略”。這一質疑日本侵略史的言論引發輿論嘩然。5月8日,安倍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答辯時又表示,沒有關於“侵略”的“絕對定義”,聯合國大會決議已確定的侵略定義只是“一種參考”。7月3日,安倍出席日本朝野黨首辯論會,當被問及日本是否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侵略鄰國時,表示該問題應交由歷史學家判斷,而不是政治家。
  此外,安倍領導的自民黨今年4月還決定,把修改教科書審定標準中關於記述歷史事件時顧及亞洲鄰國的“近鄰諸國條款”作為這一執政黨的政策主張。一些分析師認為,修改“近鄰諸國條款”很可能給日本出版美化侵略歷史的教科書開方便之門。
  11月,日本文部科學省決定,將修改小學及中學社會類學科的教科書審定標準,寫明要尊重關於近現代史歷史事實的政府見解,引起鄰國關註。
  [新聞分析]
  安倍早有拜鬼之心,此拜預示新一年或強硬“升級”
  □晨報記者 徐惠芬 綜合報道
  12月26日上午11時30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這也是自小泉純一郎2006年參拜之後,日本首相在時隔7年零4個月之後再一次參拜靖國神社。雖然安倍打著“為不再戰”的旗號,但這顯然無法掩飾其複活軍國主義行徑的本質,引來包括中韓美在內諸多國家的批評。那麼,安倍為何要選擇在這一時間點拜鬼?此舉意味著什麼?該事件又將對中日關係產生什麼影響?
  自認為參拜也沒什麼關係
  安倍一直有拜鬼之心,但忌憚於美國的態度,也顧及到中韓等國可能引起的強烈反應,放棄了在今年8月15日戰敗日參拜靖國神社,只是在那天以自民黨總裁名義自費獻上了“玉串料”(祭祀費)。今年春季和秋季例行大祭期間,安倍也沒有進行參拜,只是以內閣總理大臣的名義獻上了供品。不過,安倍對於自己未能參拜一直耿耿於懷,並宣稱沒能在第一次執政期間參拜就曾令他“痛心疾首”。
  分析認為,安倍此次甘願得罪多國也要去拜鬼,是因為執政一年來,安倍自認為執政成果頗豐,獲得的國內支持率也頗高,自信心急劇膨脹,認為已擁有強大的“國內後盾”應對外部批評,包括來自美國的批評。此前,有日方知情人士稱,美方曾在今年秋季日本政府官員到訪時,私下要求安倍放棄參拜,因為美方認為中日關係的緊張可能動搖整個東亞地區的穩定局面。
  不過,安倍可能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日本東京上智大學教授中野晃一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表示,安倍自以為很受歡迎,參拜了也沒什麼關係,但他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想法顯然是十分錯誤的。
  迎合日本國內保守派
  還有日本媒體分析認為,安倍此舉意在迎合日本國內保守派。日本共同社26日分析稱,安倍之所以決定參拜靖國神社,是擔憂繼續推遲參拜,會讓支持自己的保守派失望,進而影響到自己的執政根基。
  分析稱,無論是今年的春季和秋季例行大祭,還是8月15日戰敗日,安倍都放棄了參拜,這讓安倍周圍積壓了許多不滿,尤以期待其參拜的保守派為甚。安倍曾於上任前的去年10月進行參拜,上任後也有意堅持每年一次參拜,如果這一次在年末再次放棄,就意味著在明年春季例行大祭前都不會有合適機會進行參拜。在這一情況下,安倍最終選擇參拜。
  日本問題專家、中國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楊伯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安倍是在借參拜靖國神社完成他的右傾化路線。安倍的右傾路線有兩方面:一是否定和平憲法,重新武裝擴軍,17日出台的三份文件已經清楚地表明瞭這一點;另一方面,則是否認和美化侵略戰爭歷史,這一點的重要標誌就是參拜靖國神社。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日本問題專家周永生認為,安倍不斷向右翼化的方向推進日本的政治,目的是為了修改和平憲法,使他具有全方位對外交戰的權利,這是非常危險的。
  周永生表示:“安倍此舉釋放了一個非常壞的信號,表明日本政治家沒有國際協調精神,他們不顧受害國家和人民的感情,不顧在野黨的反對,肆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所謂正確的理念我行我素,這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態度。安倍執政這一周年,對東亞和平對於世界局勢帶來了動蕩不安的因素而非和平的因素,他大規模提升日本的武裝力量,對侵略戰爭提出了‘是不是侵略還沒有定論’這樣一個說法,完全違背了國際法的相關規定。因為無論是《開羅宣言》還是《波茨坦公告》,都已經明確界定日本、德國屬於法西斯侵略國家,他們是在肆意地對外進行侵略,所以安倍口口聲聲打著法治國家領導人這樣一個旗號,實際上乾的是不遵守國際法的行為。”
  預示強硬的外交政策
  2013年,無論是對內的強硬姿態,還是對外的進攻策略,都讓人看到了安倍“強權”的一面,在2014年即將來臨之際,安倍選擇參拜,使得外界普遍認為,安倍將在新一年“升級”他的強硬路線。
  楊伯江稱,安倍選擇在執政一周年之際拜鬼,既是借這樣的機會對日本國內的右翼保守派作個交代,同時也預示著在新的一年,他將對周邊繼續奉行強硬的外交政策。他說,東亞、亞太地區一直維持和平,但前提是日本走和平發展路線,也就是日本接受和平憲法。但現在日本出現戰略轉向,政治右傾化,加大對安全、軍事投入,讓本地區一個重要力量發生改變,使地區形勢和前景具有不確定性。
  安倍對外顯示的這一強硬姿態,被認為使得本已處在“嚴冬期”的中日關係雪上加霜。楊伯江認為,此次參拜將讓中韓與日本關係的修複變得更加艱難和遙遙無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大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稱,安倍26日的參拜行為,表明安倍在對華政策上已經由“牽制、防範”升級為“對抗”。除了在釣魚島問題上對抗中國,在歷史問題上也越走越遠。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也表示,安倍的倒行逆施是在破壞東亞和平環境,作為政治領導人公然祭拜戰爭罪犯,就不能不引起亞洲近鄰和國際社會對日本未來發展的高度警惕和強烈擔憂。安倍公然參拜靖國神社是一種肆意挑戰歷史正義和人類良知的醜惡行徑。如果國際社會不能及時制止日本滑向危險的方向,或將再次面對由日本挑起的衝突甚至是戰爭。
  安倍內閣“拜鬼”史
  □晨報記者 程艷 綜合報道
  這一年來,安倍及其閣僚針對靖國神社動作不斷。
  1月14日,安倍晉三在第二次就任首相後,時隔6年再次參拜與日本軍事封建帝國主義歷史關聯密切的明治神宮,被指意在向保守派勢力表明政治立場。
  2月28日,安倍公開表示,對於靖國神社所祭祀的英靈,日本國家領導人表達敬意理所當然。
  4月20日,總務大臣新藤義孝參拜靖國神社,是首個公開參拜的安倍內閣成員。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國家公共安全委員會委員長兼綁架問題擔當大臣古屋圭司、官房副長官加藤勝信21日緊隨其後。安倍當天也向靖國神社供奉名為“真鶷”的祭品,在這棵樹上以“內閣總理大臣”的頭銜署名。
  5月,安倍在接受美國《外交》雜誌採訪時把靖國神社與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做比較,稱他不會承諾不參拜靖國神社。
  8月15日是日本第68個“終戰紀念日”,安倍委托助理向靖國神社供奉祭祀費。 3名閣僚和90餘名國會議員集體“拜鬼”。
  10月靖國神社秋季大祭期間,安倍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總務大臣新藤義孝以及約160名國會議員參拜了靖國神社。
  (原標題:安倍一年沒乾啥好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v28fvkyk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